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文艺活动 >> 文联杂志 >> 详细内容

文联杂志

《桃花源》2018年2期 小说副刊 目录

来源:市文联 发布时间:2018-11-14 15:53:30 【字体:

封面


封二


封三


《桃花源》2018年2期小说副刊 目录 


卷首语


小说中的现实        

     陈文双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1918年5月,《新青年》第4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的小说《狂人日记》,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,迄今刚好一百年。中国现代小说始于鲁迅,同时又在鲁迅手中抵达成熟。小说实际的完成时间是4月2日,那天鲁迅在日记里写道:“二日:晴。午后自至小市游。”言词既不激烈,也无悲愤,感觉平淡无奇,他在日记里对那个小说提都未提。

小说中的现实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一直是人们谈论小说的关键,《狂人日记》发表后的一百年间,全球语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,与社会现实变化相比,小说现实的变化甚至更加诡谲丰饶,更具风云气象。如今,我们再提到“现实”一词,早已不是过去所谓简单的现实主义,否则,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不可能下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,余华中短篇小说的人物也不会总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常,阿来更不会让傻子去言说真相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,中国小说受到的来自西方、拉美各种文学思潮影响,如同中国社会一样演变剧烈,小说的现实越来越呈现多样化,内质化,有的时候作者的个人意图甚至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,评判一篇小说优劣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。

小说从来不能,也不可能等同或者全面客观地反应现实,但小说家笔下的那些碎片和切面往往更能照出时代肌里的病症,它们比人们看到的表面更加深刻,也更加清晰,帕乌斯托夫斯基在《金蔷薇》中说:“有些词语比事物本身更美好。”有了这层关系,即便描述苦难与不幸,都是温情的,充满希望的。包倬的《路边的西西弗斯》是一篇选取成长切片,极具个性和理想主义倾向的小说,作者用一种似是而非的梦寐状态,让一名叛逆的小青年无意间闯入某个社会事件,在这里,小说的现实与社会现实失去界限,眼前目睹与梦境失去界限,说它是成长小说,毋宁说更像一篇梦的呓语,有早期苏童的感觉。艾玛以“涔水镇”系列小说出道,迅速得到文坛的广泛认可,她过去的作品明晰锐利,像水墨风情画,而《神枪手》一改过去风格,呈现出一种日常的游离状态,藏起锋芒,在暗处蓄力,更接近于油画。毕亮是短篇小说好手,这么多年一直致力短篇小说创作,《父归》布局精心,技法娴熟,手术刀一样剖开了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底层青年的奋斗和婚姻挣扎。小小说是一种“以小博大,见微知著”的特殊存在,作为当代小小说大家,聂鑫森的《寻常百姓》不刻意营造崎岖,不以故事取胜,从细节和观察事件的切入点入手,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。

平民时代的写作是在为陷于庸常的灵魂寻找出路,是属于一个人的诺亚方舟,对写作者而言,每个人的道路选择或许会因时代的关系有所相近,但更多的却是区别与差异,这是小说中的现实,也是小说创作的出路所在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