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桃花源》2018年4期 散文副刊 目录
卷首语
不高于生活的散文
余志权
这期的散文,着实让我安静了几天。
只有安静,人才知道自己在何处,自己为何物。
好散文就是让人安静和思想的。
如果读一篇散文,手里还做得好其它的事,这散文至少是不经看的。我以为,散文非默读或轻声不可。这样才能进入作者对生活叙说的氛围,才能领略作者对生命,对生活那份说不全、道不尽的铭心感受。
江子的杨家岭,应是我们一代人的杨家岭。社会的现代化之路,是个人的漂泊迁徙之路。当人的年龄不能漂泊,再回望故乡时,才发现自己走的路是一条不归路。
故乡已回不去。
一代人就这样生活在他乡。
他乡的生活是“悬空”的。
丘脊梁说:“故乡是一个人的精神父亲,永远的精神父亲。无论活到多老,无论走得多远,只要回到故乡的土地,就能获得温暖和抚慰。而没有故乡的人,他的情感到哪表达?他的烦愁向谁诉说?他的灵魂到何处安放?他们的整个人生都会悬空。”
沈念是成功的。他是省作协副主席,早已不是念书的年纪了,却还能到现代化都市里的人民大学深造。我和他没有交道,相互也不认识。我却能从他《镜中永远是此刻》的叙述口气中,感受到他对出生成长之地的深情。他写故乡的失踪者、失语者、失独者。这何尝不是在写他自己呢?这也是他以一种体面的方式,逃避在异乡的冷落和龃龉。
他的所得,他清楚。他的所失,我们能从他的散文中去感受。得失相当,这应是沈念没料到的。
大家都是异乡客。不管是谈雅丽异乡的北漂,余晓英《河流去向不明》的愁惆,还是袁道一《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》的长叹,背井离乡,人人都是精神上的失助者。
阿贝尔从四川坐飞机跑到浙东,见了那么多名家。有的名家还是他心仪蛮久的。他还转了五个地方。他没发现也没找到他所要的。要不是胡适与曹佩声在西湖烟霞洞的一段别恋,阿贝尔浙东五地之行可说是没有一点喜欢。
可惜没有人告诉他,一个人跑得越远会越失望。
散文的记叙来源于生活,忠于生活,却不高于生活,与地气相通,与人气相通。
这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。